网站首页
学历类
大学
历史学
世界建筑史
中外政治思想史
中国通史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简明中国古代史
科学发展简史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
世界近代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
工业设计史
史学概论
世界上古史
中国教育史
中国书法史
西方文论史
明清小说史
法学
反间谍法
宪法学
合同法
合同与合同法
经济学
政府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艺术学
艺术概论
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鲁迅作品赏析
新闻学与传播学
基础写作
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
理学
物理学
物理学综合
工学
机械工程
金属、支座、土工合成材料类
管理类
管理学
计算机科学
社会学
社会学综合
汽车专业
汽车构造
发动机
曲柄连杆机构
配气机构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
财经商贸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运营专才
医学
生物医学安全防护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
公共课自考
04729大学语文
00051管理系统中的计算机应用
经济类自考
06091薪酬管理
法学类自考
00259公证与律师制度
文学类自考
09235设计原理概论
工学类自考
02440混凝土结构设计
教育类自考
00387幼儿园组织与管理
医学类自考
02901病理学
专升本考试
专升本英语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
专升本考试(医学综合)
专升本考试(政治)
专升本考试(高等数学)
专升本考试(艺术概论)
普通考研
国家统考科目
考研政治
考研英语
考研护理综合
硕士在职联考
工商管理硕士(MBA)
再教育
技术人员公需科目
低碳经济考试
创新与创业能力建设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继续教育
潜力激活与创造力开发继续教育
提高自身绩效路径与方法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与管理
素质教育概论继续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继续教育
权益保护继续教育
互联网监管与网络道德建设
技术创新的理论与方法
作风建设继续教育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当代科学技术新知识
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育
团队建设与创新
信息化能力建设继续教育
实现伟大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社会实践意义
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团队建设
沟通与协调能力继续教育
职业幸福感的提升
实用现场急救技术继续教育
网页设计与制作继续教育
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继续教育
目标与时间管理继续教育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
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继续教育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继续教育
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
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继续教育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继续教育
大众创业与转型机遇
维权与侵权继续教育
科技与创新继续教育
合作与共赢继续教育
普法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医学类
医药卫生考试
深圳药师上岗能力测试
法律法规类
药学类
中药学类
卫生资格(中初级)
主治医师考试
内科主治医师
内科学主治医师
内分泌主治医师
医学高级职称
临床正副高
病理学(医学高级)
执业医师考试
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临床执业医师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口腔执业医师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
公卫执业医师
职业技能
关于本站
中外政治思想史题库
海量资源任你学:章节学习,真题模拟,考前押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历类
>
大学
>
历史学
>
中外政治思想史
最新中外政治思想史试题
[单选题]
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根本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来;如果说他“卖国”,那他根本就不是人了。这种观念最早被中国人普遍接受是在()
答案解析
[单选题]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不假外求。”“□□”内应填入的是()
答案解析
[单选题]
近代“科学”一词最初汉译作“格致”,即取义于程朱理学。然“格物致知”的字典解释为“考察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这说明()
答案解析
[单选题]
“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述。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决,良知两字是参同。”该诗作者的核心主张是()
答案解析
[单选题]
一日某思想家辗转难眠,突然他在恍惚之中,呼喊狂叫,从床上跳了起来。然后他回顾心中记得的“五经”中的话,印证他的新认识。他发现“五经”之言与他的认识完全相合。该思想家由此得出的认识是()
答案解析
[单选题]
朱熹指出:“然以释氏所见,较之吾儒,彼不可谓无所见,但却只是从外面见得个影子,不曾见得里许真实道理,所以见处则尽高明脱洒,而用处七颠八倒,无有是处。”下列选项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答案解析
[单选题]
有学者在评论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时说道:……在禅学的基础上对儒家思想的一种反叛,因为他将重点放在了冥想与直觉认识之上。学者论及的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答案解析
[单选题]
朱熹说:“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朱熹旨在强调()
答案解析
[单选题]
理学家王阳明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由此判断,王阳明()
答案解析
[单选题]
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该思想家是()
答案解析
«
1...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129
»